發酵床養雞是一種無臭味、無蒼蠅、無污染、零排放的自然養雞法

雞的動物福利為公眾首要關注

籠養條件下. 家禽只能進行本能的採食、飲水、產蛋和睡覺

長期籠養使雞處於一種煩躁、無奈甚至痛苦的狀態

90年代. 瑞典提出禁止所有產蛋雞的籠養

德國政府決定2005年底.禁止所有傳統蛋雞籠養

歐盟要求2012年禁止使用傳統型雞籠

雞生活在沒有臭味,鬆軟、舒適的菌床上. 健康不易生病

雞糞能達到充分、及時的分解

韓國自然農業協會最長. 已實現28年不清理雞糞

 

發酵床養雞. 由於採用自動飲水、一天只喂一次飼料、又不清掃雞糞. 因此飼養十分省力

餵1000隻雞. 只需個把小時即能完成. 如果放好2、3天的飼料. 有事外出也沒問題

在養雞的同時. 還能有更多的時間從事其它的工作

自然養雞法. 不需要太多的資本和特別的技術. 最需要的是在大自然懷抱中的愛心. 只要去體會一次

 

自然育雛

育雛時在成雞舍內設置育雛箱. 並根據雞的不斷生長. 逐步放開. 使之適應雞的所需面積

育雛的關鍵在於溫度

傳統加溫的小雞. 羽毛長得長. 長大後氣溫稍有降低就受不了

自然保溫育成的小雞. 羽毛細密而短. 即使在零度以下的氣溫中. 也能活潑地活動

它們的自我調節能力發達. 入舍3天就能生成皮下脂肪. 耐得往寒冷的氣候

育雛箱的設計分A室(熱區 棲息)、B室(溫區 攝食)、C室(寒區 喝水)

A、B之間. 按上棉質簾布. 讓小雞想到母雞的懷胞

每當往復2室之間. 小雞就會感到被母雞照料似的感覺

AC距離為700cm. 小雞1天做50~60次的往返運動

通過這些運動. 就會長成結實健康的成雞

飼料為糙米和竹葉. ,一開始就喂給小雞硬梆梆的糙米. 不供應其他粉狀飼料

3天後開始供應粉狀飼料及竹葉. 把雞馴化成像牛一樣喜食草的動物

50天後. 開始供應粗糠. 並漸漸增加其量

直到6個月後. 攝食這種飼料生長的雞. 腸胃起了革命. 不僅腸胃健康. 而且消化能力特別強

同樣的雛雞. 一開始就喂精飼料的. 沙囊很小. 腸的長度不過130~140cm

而用糙米和竹葉喂的雞. 腸子的長度可達260~300cm

其中盲腸的長度更是達到7倍之多. 消化器官的腸胃吃什麼都能消化

這樣腸胃的雞. 能一輩子不生病. 健健康康地生長

 

發酵床墊料通過物理吸附、化學中和以及發酵過程的生物化學作用. 消除了雞糞中的臭味物質

發酵功能菌是有益菌. 在雞所處環境和胃腸道中有益菌群占絕對優勢. 有害細菌幾乎沒有生存空間

病原菌的代謝大多以腐敗過程為主. 與發酵過程相反. 發酵床抑制了病原菌的生存生長

發酵床墊料基本保持乾爽. 不利球蟲卵囊生存. 所以. 雞在發酵床上不易感染病原微生物

發生大腸桿菌病等腸道感染性疾病和球蟲病的機率就減少

發酵床發酵提供了持續穩定的溫熱地面. 在天氣驟變或供暖設施運行不正常時. 溫度不易發生驟然起落

通風和升溫容易協調. 通風順暢. 空氣品質提高. 雞的呼吸道疾病、腹水症和腸道疾病減少

雞在柔軟、乾爽的地面上生活. 消除了胸囊腫病. 全身羽毛完整、潔淨. 不髒不臭

發酵是在墊料幫助下. 發酵菌群以雞糞為營養進行生長繁殖並分解雞糞

 

 

發酵床分濕式發酵和乾撒式兩種

濕式發酵床需先把墊料原料與菌種及一定比例水分混合均勻後. 發酵一段時間. 然後把墊料鋪上飼養畜禽

乾撒式則是將墊料原料與菌種直接摻和. 同時鋪上. 當即就飼養畜禽

發酵床養雞的墊料. 要求厚40cm左右. 添加發酵菌種

墊料具有特殊的發酵功能. 能徹底分解雞糞. 沒有臭氣

發酵產生熱量. 熱量又把雞糞中的水分蒸騰到空氣中. 墊料保持乾爽

墊料下保持土地面的好處:

一是有利於墊料透氣通風. 保障發酵菌群的發酵活力

二是可以承載異常情況下進入墊料中的過多水分

三是土壤中的天然菌群可以幫助發酵. 而且. 土地面要比水泥地面節省投資

如果想在已有水泥地面的房舍內建造發酵床. 也可將墊料直接鋪在水泥地面上

 

 

發酵床的維護管理

翻動上層墊料. 把雞糞從表面翻入墊料內部. 增加墊料的透氣性能

發酵床的發酵是有氧發酵. 需要大量氧氣. 只有墊料透氣才能供應氧氣

雞糞在墊料表面不能發酵. 只有把雞糞摻到墊料中. 發酵分解的速度才會快

一般5~7天翻動一次. 適時調整. 翻動墊料最好用鐵叉. 也可用鐵鈀

發酵要分解消耗一些墊料. 發酵床墊料會逐漸減少. 補充少量墊料(約5cm厚). 保持墊料厚40cm左右

新墊料鋪在老墊料上面. 不必混合. 補充墊料要添加相應比例的發酵菌種

只要墊料的發酵功能正常. 老墊料就不必清理或更換. 沒有臭氣. 就說明發酵床功能正常

空氣濕度小時. 可適量噴些水. 保持上層墊料以手感略濕為準

 

鋪發酵床前要先準備好墊料原料和菌種

墊料原料最好用木屑. 將菌種以一定比例與玉米粉混合均勻(添加玉米粉可為菌種復活生長提供營養)

育雛要在較小的育雛區內進行. 育雛區周圍用塑膠薄膜與外界隔開

隨著雞齡增長. 育雛區逐步向外擴大

中大雞階段佈滿整個發酵床雞舍. 大雞密度掌握在每平方公尺8-9隻

挖開墊料. 有水汽冒出. 說明墊料仍在分解雞糞和產熱. 墊料無臭氣

下層墊料依舊鬆軟但稍有黏結. 顏色與新鋪墊料顏色區別不大

 

 

 我的雞雞(Anne. Mary. Sunny. Jack. Jacky. 大寶. 小寶. Snow. Night )我好想念你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ree2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